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 长垣县书协“义写” 永远在路上


近日,长垣县书法家协会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下基层公益活动先进集体,是河南省唯一一个获此荣誉的县级团体。这是县书协“红色文艺轻骑兵”35天马不停蹄,在2018年新春前夕,以笔墨承载祝福、用爱心传递温暖,送“福”进企业、军营、学校、医院、乡村等二十余个单位和社区换来的喜人成果。闻此喜讯,长垣书协成员皆无比欣慰。

 

 赤诚初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长垣县书协得此殊荣绝非偶然或者幸运,一纸荣誉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勤坚守和不忘初心的执着前行。

自2004年起,长垣县书协便开始了春节前夕“义写春联”之路,由乔相周、郭文波、毛红军等德艺双馨的老书法家开一代志愿服务的无私奉献之风气,他们对书法艺术是从骨子里散发的挚爱。

十几年前,经济条件落后,专注书法艺术的人为数不多,长垣县书协的团队规模远远不如现在强大,因人数和交通工具的限制,几位老一辈书法家便在城区内的县政府旧址门前、南关街道、北关街道等地方为群众写字送“福”,在邻里的真诚与欢笑中,这一传统穿过悠长的街巷,穿过淳朴的村庄,穿过四季的时光,绵延至今,变成每一位书协成员神圣的使命。

老一辈书法家退休了,新一代书法家接棒而上,他们在每一年的新春前夕,收拾行装,带上毛毡、毛笔、纸墨,深入乡村,贴近群众,给朴实的乡民送上一份温暖的祝福。

 

 不言苦累

 

寒冬腊月,在一个宽敞的大厅,有时候干脆就在室外,找几张桌子,毛毡铺开,墨水调匀,大红宣纸哗啦甩开,一只毛笔握在手中,两只脚拉开距离,站稳身姿,摆好阵势,而后沾墨、挥毫,或遒劲有力、或行云流水、或鸾翔凤翥,或龙跃天门,一幅幅笔墨酣畅的新春对联就写好了。

此时,村里的群众围在桌边,有的帮忙拉纸,有的帮忙把写好的对联和福字晾干,一会儿认真瞧瞧,一会儿问问书法家这是什么字,忙的不亦乐乎。围观者也有个别比较有文化的,他们往往羞怯的问在场的书法家要一副自己亲自拟写的对联,待求得后,小心翼翼地拿到一边晾起来,细细端详,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乡镇条件大都简陋,受限于场地要求,很少有取暖设施,书法家们都是人手一只保暖杯,天气特别冷的时候,手都冻僵了,只能停下来用水杯把手暖热再接着写。

“写春联其实是个体力活”,现任县书协副主席傅同杰说,“书协过年前一个多月就开始筹备义写活动,经常一写就是二十多天,有时候邀请的乡镇多了,一天写两场,从一个乡镇写好之后匆匆忙忙赶往下一个乡镇。冬季白天短,结束后往往天都黑了,一天下来,每个人都是腰酸背疼,但是值得,能用一支笔为全县人民送上新春祝福,感觉很自豪、很欣慰。很多人都是一边揉着酸痛的腰一边笑哈哈的问明天去哪个乡镇,几点集合,今天才刚刚结束就已经在计划明天的行程了。大家伙精疲力尽的回去睡一觉,第二天就精神抖擞的出发了。”

 

 力排万难

 

义写春联的过程并不总是顺利的,冬季气候寒冷,新春之前容易有大雪或大雾天气,但这些永远影响不了书协的义写计划。去年受邀去赵堤镇白庄村义写时,出发之后,路上的浓雾越来越大,视野距离大概只有一两米,连红绿灯都看不清楚。爱好书法者,大多是文人,本就不擅长开车,又遇到大雾天气,当时开车的书法老师考虑到安全问题,和同车的人商议能不能回去,但傅同杰说:“年前时间有限,地方多,任务重,今天如果不去,就没有时间再去了,乡民们的期待只能落空,不行,必须得去!”一个小时的路程,整整花费了两个小时才到地方。事后,开车的书法老师笑呵呵的说:“这可能是我这辈子最胆战心惊的一次开车经历了。”

2017年去杜村义写时,早上起来,大雪封路,书协一干人抱着纸墨笔毡,步行前往书写地点,路上一步一滑,但内心无比坚定。

“天公不作美”是一种阻力,身体吃不消是另一种阻力。有一次正值义写活动进行之时,傅同杰老师突发高烧,经医院诊断为肺炎,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并观察,傅同杰当即说道:“那不行,我们书协的义写活动才刚刚开始,我是带队人,怎么能先掉队呢?!”经过与医生的极力争取,医生才勉强同意他不用住院,改为上午参加活动,下午住院治疗。

多年来,书协义写春联的队伍成员变来变去,但始终有一支中坚力量,王好君、乔国方、傅同杰、乔中兴、耿建蒲、崔洪友、赵守田、耿昌彦、田燕等老师几乎每年参加,尤其是乔中兴老师,十几年来一次不落,2016年组织去魏庄镇义写时,乔老师家中有事没来得及和队伍一起前去,之后就单独让儿子开车把自己送过去,庆幸还好是赶上了半场。

时光荏苒,书法老师们的年龄也与日俱增,傅一之老师今年已经70多岁高龄,还是会经常要求下乡义写,深入群众。“但考虑到义写过程太过辛苦,只偶尔邀请他,”书协工作人员说,“怕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下,老人家身体吃不消。”

 

 硕果累累

 

最近几年,原人大副主任牛金平也加入了书协义写队伍,他说:“退休之后就爱上了书法,平日里跟着书协的各位老师下乡义写,虽然累点,但能深入群众,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又能推广弘扬书法艺术,浸润群众心灵,一举两得,挺好。”县文联副主席李子久和县文联党组成员苏尚兵也经常和书协一同下乡义写,百忙之中,身体力行,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起到了表率作用。

据县书协工作人员说,十三年来,县书协几乎走遍了长垣县的每一个乡镇,近至阔寨社区、园林办事处,远至苗寨乡、赵堤镇,特别是南蒲,每年必去,现在已经和书协成了友好合作单位。去年大浪口村建设了一个传统民居,县书协副主席傅同杰知道后主动联系县文联,希望到大浪口进行义写,他说:“大浪口作为长垣县的特色村落,其传统民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书法艺术一脉相通,到此处义写,本质上是文化的一种融合。”

县书协义写春联的传统在全县都是出了名的,长垣县乡镇较多,不可能每处都顾及到,经常是今年没去到的乡镇列入明年的义写计划,所以傅同杰主席经常被“预定”。“很多单位负责人都热情邀约,希望能尽早到他们乡镇去。”说到此处,傅主席笑的一脸自豪。

也因此,县机关单位有活动了,总喜欢喊上书协的书法家,法制宣传、中国梦等各种文艺活动都少不了县书协的影子,只要是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县书协都积极配合。近年来,为了配合县委办、县人大、县政协、县总工会、规划局、审计局、公路局等部门的机关环境美化工作,书法家们都尽心尽力。

 

 精神领引

 

县书协义写春联活动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延续不断的文化传统接力,一方面源于县文联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则源于县书协主席王好君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后盾和精神引导。

自2008年被推选为县书协主席以来,王好君不仅尽职尽责完成一个书协主席的日常工作,还慷慨解囊,每年出资2万余元,提前在郑州专门购置笔、墨、宣纸,根据书协义写春联的需要,随时进行补给。尽管事务繁忙、酬酢频多,王好君依然和书协保持紧密联系,时常关心义写情况,一有机会,便和他们一起到现场进行义写。每逢此时,王主席都十分开心,他表示:“乡下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和乡民打成一片有助于滋养书法风格,创造出更具有生命力的书法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心神开阔,酣畅淋漓。”

任县书协主席十年间,王好君与书协有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几乎是他的第二个家。因自小习书法,将书法艺术这一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是他最深切的心愿,县书协的义写活动能形成如今规模化、组织化、正规化的成就,与王好君主席不遗余力的支持密不可分。

在坚持义写活动的同时,为唤起青少年对书法的兴趣,使这一中华文明的象征和载体后继有人,王好君在长垣和郑州开设义务书法培训班,免费提供场地、师资、书法用具,常年面对社会开设培训课程,其“全免费教学、多资金投入、不限年龄、不分地域”的培训模式不仅开创我省书法教育义务培训的先河,在全国的书法教育中都有独特性和领先性,为繁荣书法文艺力量、培养书法后继人才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当你真正去付出了,就完成了。”对于王好君主席来说,付出是一种从善的心愿不必求回报,而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之后,外界的肯定几乎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近年来,王好君主席多次被河南省书协评为“优秀文艺志愿者”,此次又被评为“书法家送万福进万家”先进个人。

 

 满身清气

 

王好君主席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变成书协正能量的核心支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书协队伍。

在十几年的义写活动中,县书协始终坚持以不给老百姓带来任何麻烦为原则,以“义”字为中心,从不索取。

2015年在苗寨乡义写时,恰逢年关,很多饭店都有婚宴包桌,找不到地方吃饭,一直到一两点才吃上饭,但他们坚决不给老百姓添麻烦。很多书法家都是开自己的车、烧自己的油,无私奉献,毫无怨言。于这些书法家而言,义写春联不为名,不为利,只凭一腔对书法艺术和热爱之情和一片赤子之心。

光阴倏忽,白驹过隙,不经意间,“义写春联”的优秀传统便延续了十三年。这些许年间,书法家们用从书法艺术中汲取的营养哺育乡村的文化匮乏,完成国粹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又在与乡民的相处中,汲取创作灵感与素材,增强书法创作的精神内涵。一来一往中,是书法艺术的流动传承与生生不息。

 

 永不止步

 

一个城市的高度由文化内涵所丈量,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由文人风骨所凝结,县书协义写志愿服务队无私奉献,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将温暖送进千家万户,送进每个群众心间,尽最大的力量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国粹书法艺术的需求,其高风峻节的峥峥风骨是书法艺术的浸润涵养,也是构建长垣县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核。

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长垣书协义写活动,永远在路上。


上一篇:长垣县书协积极开展 “书法家送福进万家”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下一篇:长垣市第二届书法临帖大展赛开幕